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赋能黔茶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赋能黔茶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5月,贵州湄潭,绿意盎然,茶香弥漫。

湄江街道核桃坝村万亩茶山采茶忙,当地形成了一条以茶产业为核心,农旅、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发展路。

2021年,农业农村部为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


曹雨高级农艺师赴贞丰长田“黔茶1号”示范园指导田间管理技术

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黔湄601茶树品种,在核桃坝村推广种植占比达90%,在全县60万亩茶园中,黔湄601种植超过30万亩。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王家伦说:“黔湄601育芽力强,持嫩性好,产量高,芽壮好采,加工白茶、红茶、黑茶等轻发酵、发酵、后发酵产品品质特异性突出,玉兰花香持久。研发的‘贵州针’占全国同类产品份额的30%以上;生产的‘遵义红’是贵州‘三绿一红’茶叶重点品牌产品。”


陈正武研究员(右一)在紫云板当镇“黔茶1号”示范基地查看茶苗长势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以镇宁团叶茶为母本、凤庆大叶茶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黔湄601,由于特点突出、品种优秀,一经推广便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全省茶叶重要品种之一。


段学艺副研究员赴正安瑞溪镇采集茶园土壤,构建茶园土壤质量档案。

王家伦认为,茶产业发展关键在推行“三品一标”,通过优势品种选育和先进工艺加持,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实现茶叶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

建所以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持续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工作。已建成省内茶树资源保存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贵州省茶树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存国内外茶树资源3263份。


高秀兵博士赴晴隆县吉祥茶业有限公司茶苗繁育基地开展茶苗繁育技术培训并作土壤消毒示范

以资源圃为基础,该所持续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创新利用。成功培育湄潭苔茶、黔湄419、黔湄502、黔湄601、黔湄701、黔湄809、黔茶1号、黔茶8号、黔辐4号、黔茶10号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审定品种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15个。并在特异基因挖掘、特异叶色种质和高氨基酸、低咖啡碱等生化特异种质筛选中获得了新突破。自主选育的黔茶(湄)系列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年农业产值超过20亿元。聚焦黔茶1号、黔茶8号、黔湄601等全省主推品种,加快繁育推广力度,助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冠群驻村第一书记在思南县张家寨镇双安村指导茶园田间生产

茶叶是贵州省重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所聚焦茶产业绿色发展,通过技术研发积极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病虫害加重、土地质量衰退、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风险等问题。

2016年,该所在贵州茶区实施了茶园增效技术研究、集成与试验示范。确保茶园生态实现自然平衡,专属基地生产的茶叶产品符合欧盟茶叶质量安全限量标准,提高茶青下树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潘科博士赴凤冈县田坝村指导“凤头羽”绿茶加工,并现场作讲解和技术示范。

经试验论证,通过该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茶叶产量提高3%以上,茶叶产品100%达到欧盟标准,增效5%以上。

王家伦介绍,该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实际需求,逐步探索形成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体系,为贵州打造“干净茶”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 何登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